让人工智能创造无限可能
人才是AI长远发展的基础。我国AI人才数量全球领先,但缺口仍达500万之多,其中既懂技术又通晓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。面向未来AI产业发展需求,我们既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、计算机科学和算法理论基础的AI技术领军者,也要培养具备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。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无论是新闻发布会、代表委员通道还是分组讨论会上,人工智能都是热点话题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、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表示,今年报告提出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就是要抓住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,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,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,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赋能千行百业、走进千家万户。
自2024年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以来,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据最新数据,现在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使用生成式AI。通过技术融合与产业创新,AI不仅重塑了传统产业,催生了新业态、新模式,还优化了资源配置,提升了生产效率。可以说,AI正在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,正成为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力量。
业界普遍认为,我国在AI赛道上具有独特优势:十亿数字用户的海量数据可为AI所用,日益完善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智能化提供强大支撑,丰富的应用场景为AI迭代升级提供了“试验田”,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奠定了人才基础。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在关键技术、人才培养、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,我国AI领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算力、算法和数据是AI的三大基石,共同构成了AI技术发展的底层支撑。近年来,我国自主研发的AI芯片进步巨大,但在制程工艺、芯片架构和算法优化方面,距离世界顶级水平仍有差距;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显不足,原创性成果较少;虽然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,但大量信息还需经清洗和标注才能转化为可用数据。
这些问题涉及产学研多个方面,破题之策也须从产学研协同创新切入,也就是要从传统的“课题攻关”转变为“生态共建”,打破院校、企业壁垒,实现资源的互补和融通,加速技术的转化和应用,形成开放、共享、协同的生态系统。如深圳通过“龙头企业牵头+中小企业参与+科研机构支撑”牵引科研资源联合攻关,中关村AI创新走廊借顶尖学府力量培育上百家初创AI企业,都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益探索。
人才是AI长远发展的基础。我国AI人才数量全球领先,但缺口仍达500万之多,其中既懂技术又通晓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。面向未来AI产业发展需求,我们既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、计算机科学和算法理论基础的AI技术领军者,也要培养具备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。
与AlphaGo时代相比,如今的AI不再是玩具和演示品,而是在与具体场景的结合中创造价值——AI视觉检测提高汽车零部件缺陷识别准确率,AI智慧社区提高群众办事满意度,AI辅助诊断提升医生阅片效率,AI无人机实现厘米级精准播种……未来,我们要进一步鼓励各行各业接入AI,开脑洞、出奇招,让高大上的实验室成果落地生根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
大力发展AI,不仅是我国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,更是提高发展质量、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。我们期盼AI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腾飞、社会跃迁的强大引擎,为美好未来书写无限可能。(作者 张梦然)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- 04-03 健全机制规范电商“全球购”
- 04-03 唤醒“沉睡账户” 保障财产安全
- 04-03 TCL冰洗创新科技亮相发布会
- 04-03 韶音新一代开放式耳机动钛圈亮相AWE
- 04-02 新规明确:人脸识别信息录入后 个人有权撤回同
- 04-02 推动体面工作与性别包容型政策,CSW69联合国妇
- 04-02 老板电器发布新一代食神大模型
- 04-02 巨人网络游戏接入DeepSeek
- 04-01 标识,让AI生产的内容“亮明身份”
- 04-01 150元就能获取隐私信息,“网络开盒”如此轻而


阅读排行
推荐教程
- 01-07增加用户金币数据库脚本
- 12-10这种“运气”碰不得!“拉车门”盗窃终进牢门
- 07-25高温下,户外劳动者应谨防热射病
- 01-07一键清理数据库历史记录脚本
- 12-17秋冬季五大高发眼病,不得不防
- 07-25我国成功发射四象01星等4颗卫星
- 07-25让大漠戈壁变身绿电“蓝海”——新疆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
- 07-25聚焦“水土湖草冰” 2023年江源综合科考启动
- 07-25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上海发布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
- 01-22 韶音深耕声学技术 推动开放式耳机技术创新